中药大全 | 明星八卦 | 健康曝光台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百家健康网_健康小常识|关心您健康的网站 >> 健康资讯 >>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责任编辑:佚名 文章热词:东阿阿胶 加入时间:2017-9-1 18:38:47
 
核心提示:“秦总一直倡导和身体力行终生学习理念,员工也都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动力,这可以说是公司文化,也是老板给我们创造了这个环境”,每次总部培训时,冯金华都会准备一些旁听席,大多数时候,旁听学员比目标学员多,经常出现找不到座位的现象,火爆场面也让冯金华体验到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炼胶 摄影/郑伟亮

  说明: 这是商业人物(biz-leaders)为东阿阿胶((SZ.000423))做的“全景调查”其中一篇。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东阿阿胶做了什么,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商业人物以“投资者”的身份,采用媒体调查模式,进行了密集访谈、现场调查,并梳理公司产品和产业链,形成“全景调查”报告,力图做到“提示风险、揭示机遇”。这份调研报告,只描述所见、所闻、所感,不提供交易建议。

  【人】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

  撰文:商业人物研究院

  1996年,“东阿阿胶”上市时是一家小公司;2006年,秦玉峰接掌“东阿阿胶”时,“东阿阿胶”在中药行业中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今天的“东阿阿胶”,市值已经达到了450亿上下,是阿胶行业当仁不让的霸主,也是整个中药行业的新领军者。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生产车间 摄影/沈旻

  十年时间,“东阿阿胶”脱胎换骨;而为“东阿阿胶”洗骨的,则是以秦玉峰为首的管理团队。“东阿阿胶”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这个团队主要成员包括:总裁秦玉峰(董事)、高级副总裁吴怀峰(董事、董秘)、副总裁王中诚、尤金华、周祥山、刘延枫。以下为年报中所披露的团队成员简介。

  秦玉峰:男,出生于1958年,大学文化,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应用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历任科长、处长、厂长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负责质量、研发、技改、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现任本公司董事、总裁。

  吴怀峰:男,出生于1962年,会计师,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79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历任财务科副科长、财务处长、副总经理。现任本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王中诚:男,出生于1960年,大学文化,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高级工程师,执业中药师。1982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曾任质检科科长、质量处处长、副总经理。现任本公司副总裁。

  尤金花:女,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执业药师。1984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曾任工艺员、化验员、企管处长、生物制药实验室主任,及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经理、董事长。现任本公司副总裁。

  周祥山:男,出生于1974年,博士。2001年起先后被聘为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0年起从事阿胶研究工作,2009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历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院副院长、助理总裁兼研究院院长。现任本公司副总裁。

  刘延枫:男,出生于1970年,研究生(MBA)学历。1994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历任办事处经理、销售总监、大区总经理、市场部总经理、助理总裁。现任本公司副总裁。

  秦玉峰的时间简史

  东阿阿胶地处鲁西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山东省17地市中,少数几个还没有实现高铁直达的城市,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东阿县是个偏远、封闭的小城市。

  这个地方有多小?如果午休时定的闹钟没响,只要生物钟不产生太多偏差,完全不用担心影响下午工作,从东阿阿胶老厂区改造的阿胶体验酒店步行到东阿阿胶公司新址,只需要十分钟左右,路间可以经过阿胶小区和位于小区内的职工宿舍,大部分员工生活于此,他们的位置距离公司更近,中午两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让他们来去自由。

  去县政府采访当地官员,步行回到宾馆一点都不觉得累,如果你想省点时间,可以叫个滴滴,五六分钟就可以把你送到,这样的方式,用这些时间,几乎可以去到县城你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大街上随处可见自行车、电动车,这些交通工具足以应付小县城内的出行,不过外地人恐怕还会不适,这里没有大城市随处可见的摩拜、ofo。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东阿阿胶科技园 摄影/梁林格

  这里又有多封闭?

  东阿阿胶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当地人,这样的人才地域结构可以从我们采访到的公司高管比例中略窥一二,不过近几年公司外地员工越来越多。

  吴怀峰和王中诚都是已经在公司工作几十年的东阿人,尤金花是聊城东昌府区人,也在东阿阿胶工作了三十多年。保健品部总经理高登峰、毛驴掌控部总经理刘广源也都是东阿县当地人。只有副总裁周祥山是少有的一位外省人。

  在当地,东阿阿胶是一个平常百姓工作的好去处,好地段的房价5000元,如果夫妻两人都在东阿阿胶工作,很容易把小日子过滋润。他们的工资足够让他们买一辆好车,不用担心出行,但县城的教育质量不足以满足预期,大多数职工还会把孩子送到四十分钟车程外的聊城市区,或者一个半小时车程外的省城济南,不少人还在这些地方买了学区房,却仍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回到东阿阿胶工作。

  司机刘大军的儿子在济南读大三,他给儿子在济南买了房子,但儿子的工作去向已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做好规划,营销专业,毕业后回东阿阿胶,这也是阿胶小区内很多家长的选择。

  不过,如果换成当地普通百姓,这条路走起来还是有些艰难。在刘大军眼里,东阿阿胶这个公司的好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外地访客也常常产生这样的“错觉”,进了公司像进入“发达国家”,出了公司像来到“第三世界”,公司外许多建筑大都是七八十年代外立面贴着小瓷砖的老房子。

  我们平时看到的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总是脸色红润、满面春风,一副东阿阿胶形象代言人的模样,好像不曾被繁重的公司事务压倒。当我们采访了几位公司副总裁和普通员工之后,才恍然,秦玉峰更像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

  运筹帷幄者无需亲赴战场,但东阿这个让阿胶扬名的小县城,它的闭塞与保守,琐碎与渺小,也构成了秦玉峰的苦恼,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员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秦玉峰的行程要么在市场、要么在考察原料,要么在具体运营或学习过程中,“一出去就看”,在飞机上,在课堂上,在所有公司之外的地方,秦玉峰打开了视野,形成了公司的计划、目标、管理、运营方案。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有同事跟他开玩笑,“你每次外出回来总是带来一些不同,思路接着升老高,出去学习、经历与光在公司里待着相比,想得就不一样。”

  秦玉峰16岁时来到东阿阿胶工作,凭着不怕苦、不怕脏,不断学习、不断转化的劲头,掌握了传统阿胶各个生产工序的操作,从最棒的徒弟,一路成为员工眼中最棒的总裁。

  “我认为投资自己是收益最大的投资。我在鼓励团队学习的时候,实际我是投资自己的大脑。”

  “有了工作也得自己投资自己,那些考北大、清华、人大的,认为考上学就完成任务了,也不注重投资了也不行,这个思考方式不对。”

  秦玉峰正带领东阿阿胶进行一场认知革命、教育革命,“我们不但要引领阿胶品类,还要带领中药行业占领制高点。”

  东阿阿胶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它的对标企业是可口可乐、好时巧克力、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世界级”也是员工们常提到的词汇,他们邀请“世界级”专家到这里授课,他们到国外考察“世界级”先进企业,他们建设“世界级”中药养生体验中心。

  如何在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逼仄的小县城,培养更多具有开阔视野、前瞻眼光的经理人和普通员工,是秦玉峰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拥抱未来

  “我们这个小县城是鲁西欠发达地区的小县城,它不是青岛,这里没有地铁,没有机场,你也看不到共享单车,你怎么样感受这个时代的变化?你说我每天面对的就是几个办公室里的人,没有见过地铁怎么会有地铁思维,所以要刻意用心感受环境才行。”

  公司助理总裁、保健品部总经理高登峰主要负责真颜阿胶糕、阿胶枣等产品运营工作,营销是工作中的重头戏。营销本质上属于创造顾客的工作,考验其作为一位领导者的视野与格局。“信息传播方式碎片化,购买东西的场所碎片化,产品物理属性弱化,情怀、精神、个性化加强。面对顾客的改变怎样创造现在的顾客?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新营销。”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高登峰40岁左右,同事称他是个很新潮的人,“跟个性有关系,喜欢新的事物,比如手机,我建议大家不管有没有钱,一定买最先进的,至少能体验一下智能时代这个东西,没办法体验生活就不是这个时代合格的人了。”

  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是秦玉峰在一次中高层干部会议上提到的,高登峰把它落实执行了。“适应时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秦总获知了时代的一些变化,要求大家变,你只要理解了就赶快去做,不理解也要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再理解,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就会明白,等做成了自己也会被征服”,高登峰的经验是,公司的决策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多次成功的营销实践让他形成了“速度决定质量,行重于知”的感悟,“天天设计再美好,等60岁再做已经晚了。现在就开始做,不设计,也不弄得很美好,做到40岁就很棒了。”

  “你只要拥抱科技,让它跟人性结合起来一定就会闪闪发光,在这样的小县城里我们怎么样去做?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已经搭建好了,就等着往上面放跑车了,就看你愿意不愿意跑这个车,而且要跑出里程来。”

  “人一定不能断然拒绝你没了解的东西,最可怕的就是固步自封”,除了拥抱科技、拥抱变化,高登峰正抱着秦玉峰推荐给员工的《求胜于未知》阅读,读书也是他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这本书他已经读了三遍,书里写满了边注,其中一项标注有关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高登峰写下:主动出击,引领变革;被动防守,稳步增长;把那些因循守旧的人淘汰出局,变革时代,创造新需求、新业务。

  如何求胜于未知?

  企业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2012年,秦玉峰引进了组织能力提升理论,并把它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主题,高登峰这一级别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组织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冯金华的重点关注对象,而《求胜于未知》这本书,是当月中高层的必学内容,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冯金华出了58道题目,还将从中抽取20道作为考试内容。

  阅读和公文写作培训,是这段时间冯金华正在推动的工作。“他们不具备的能力,下属基本上是不可能具备的,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的,解决他们共性能力的短板会成为我的主要工作任务。”冯金华说。

  公司战略地图分四个纬度:财务、客户、内部运营以及学习与成长,通过对公司战略地图的解读,冯金华需要解析出自己的工作方向。面对公司两大平台的升级工作,她细致分析后提出以下问题:公司需要达到的状态是什么,除了硬件配置以外,对软件服务的期望是什么,有多少人达到了,有多少人没有达到,没有达到的原因是什么,什么阻碍了服务的提供,我应该为此提供一些什么服务等等。

  “每个战略主题都有一个责任人,我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访谈,完成这个主题有没有困难,是什么?我会去看一下这里有没有能力方面的障碍。”

  “如果是能力缺失,我负责培训,如果是标准、机制、目标的缺失,那么,办公会要承担规则建设,考核的目的是驱动,建立在规则基础上才能起作用。”

  冯金华的领导告诉她,总裁办公会发现材料报告存在很多问题,要点不清晰、条理不清晰、数据不全面等,“这就有可能成为我的培训主题,总裁办公会是公司最高层次的决策机制和决策平台,每个高层经理人都非常忙,在这块出一些能力问题肯定影响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对公文质量的重视也体现了公司对阿胶产品质量的重视。“质量”是东阿阿胶的生命线。东阿阿胶的老厂区目前正在进行改造,重新规划成阿胶体验酒店,“老厂区现在还有一个牌子,老板特意叮嘱不要拆,叫‘以金牌的工作质量创金牌的产品质量’。”

  为什么各部门都对冯金华的工作如此重视?这与阿胶文化的渊源以及秦玉峰的理念有关。

  冯金华进入公司已经20年,刚进公司时,东阿阿胶通过了ISO9000标准体系认证,在她的印象里,从那时起,秦玉峰就一直用9000理念管理这家企业,“老板这样说过,如果把9000的思想和精髓都掌握到的话,管理任何一家组织和企业都没有问题。”

  冯金华习惯称秦玉峰为“老板”,一个带有江湖义气、敬畏与自豪的称呼,“我们老板经常讲‘卓越始于理念,成功始于方法,责任制造结果’”,不过,东阿阿胶的参考标准早已升级,现在的主要参考标准是卓越绩效标准。

  “其实老板现在的理念,我感觉到的是教育强企。他昨天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国家发文要求县级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水平。国家重视教育,企业也不能落后。”

  “秦总一直倡导和身体力行终生学习理念,员工也都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动力,这可以说是公司文化,也是老板给我们创造了这个环境”,每次总部培训时,冯金华都会准备一些旁听席,大多数时候,旁听学员比目标学员多,经常出现找不到座位的现象,火爆场面也让冯金华体验到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叫对标,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我们就要找到与一流企业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去实现。能力这块老板一直都很重视,也一直都在抓,但在新的战略目标下,这项工作显得更加紧迫了。”

  秦玉峰经常在高中层微信群中共享最新观点,《求胜于未知》这本书也是他要求大家阅读的,冯金华的直接感悟是,东阿阿胶是一家“教育为本”的企业。

  与潮流同行

  除了培训外,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阿胶行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中层经理人的师带徒协议签订仪式,秦玉峰一直非常重视,每次都会出席。秦玉峰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己也带了很多徒弟,周祥山是其中之一。

  他们改变了东阿阿胶丨全景调查【3】

  东阿阿胶副总裁 周祥山

  1999年东阿阿胶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了阿胶研究所,当时周祥山博士在读,后来的博士课题也与东阿阿胶生物药有关,毕业之后一边留校任教,一边在研究所做一部分国家课题,到东阿阿胶之前,他已经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2009年,秦玉峰邀请他到东阿阿胶,并给了他4年的适应期。2013年,周祥山来到了东阿这个小县城,任职东阿阿胶副总裁,开始了与妻子、孩子两地分居的生活。“虽然这个地域比较偏一些,但是理念还是很先进的,秦总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很多研发工作紧跟全国或世界潮流,新东西一出现东阿阿胶就开始使用了。”周祥山说。

  几乎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东阿阿胶的潮流。吴怀峰告诉我们,十几年前东阿阿胶就开始使用甲骨文的办公系统,当时,国内具备这种信息化意识的企业还很少。王中诚说,其他公司的设备更换时间一般为10年,秦玉峰提出只要能收回成本三年就可以换新,只要有新设备就可以采用;全公司4000多人,秦玉峰的目标是,人均劳效每年要无条件提高20%。

  这种潮流在高登峰眼里是东阿阿胶人的归属和集体记忆,也是尤金花正在打造的“世界级中药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在司机刘大军眼里,它是童年时在东阿阿胶公司门前看到的喷泉和假山,也是到这里工作后感觉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当听到外人夸奖公司有多好时,总是一次又一次“我心里偷偷地在笑”。

  这种潮流在刘广源心里是更为厚重的“士为知己者死”。看到新入职员工时,他想到的是如何让他们在公司工作一辈子。秦玉峰告诉他,驴产业决定了东阿阿胶的未来,而这种未来短时间看不到成效。“我这种钻牛角尖的人,跟团队这样说,别觉得这两年、三年看不到你的价值,等我们退休后搬着板凳坐在小区时,有人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如果你们那时不发展毛驴产业,现在(东阿)阿胶早关门了’,有这一句话,值了,就这么简单,不需要别的。”刘说。

  阿胶街78号附近的85后手机店老板已到而立之年,他还记得小时候为了挣钱打游戏,翻墙到阿胶厂偷铁,可能游戏玩得太多,没考上大学,没去成东阿阿胶,谈到考上大学后在东阿阿胶工作的小伙伴,嬉嬉笑笑豪不在乎的言语中,还是透露着一丝遗憾。

  店里帮忙的姐姐记得小时候在老厂区外树林掩映的小沟中,捡过复方阿胶浆的残次品喝,“很香”,浓郁到回想起一个段子后忍不住在陌生人面前大笑。“我去外地时,一听到自己说来自东阿,产阿胶的地方啊,他们问,阿胶是不是用自行车上的皮带造出来的,皮带不也是胶嘛,他们自己凭感觉想出来,太可爱了,我告诉他们,是驴皮。”

  然而,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讲,东阿阿胶始终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听说里面建了个3D大影院,不知道怎样才能进去看看啊。”

  结论:

  “东阿阿胶”以秦玉峰为代表的管理团队,大部分属于在公司经营几十年的东阿阿胶人,涵盖了生产、销售、营销、研发、资本各个领域,团队中也吸纳了周祥山等代表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学家。这样的团队既封闭又开放,彼此信任,相互包容,共同担当,他们缔造了今日的“东阿阿胶”。

  风险提示:“东阿阿胶”的后备梯队建设,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公司业务成长太快,现有管理团队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公司身居东阿、国有的薪酬体系,对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吸引力。秦玉峰告诉“商业人物”,他在未来几年,要抽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培养后备干部,打造后备梯队。最近公司中提拔了一批年轻人,他们正在担负起各个核心部门的管理责任。

  *部分图片系“世界摄影大会走进东阿阿胶”采风作品 来源:商业人物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