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心为何因质量获奖
2021年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元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各项改革叠加的“大风大浪”,扛住外在的压力、抓好质量的主线、为患者做好服务,需要公立医院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将“质量”两个字琢磨透。
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公示了该省“质量管理创新奖”初选授奖组织名单,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的台州医院榜上有名。时间回到2019年,该院拿到由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恩泽医疗中心为何因质量获奖?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该中心的医务人员习惯谈问题、话小事、讲流程,用“结硬寨、打呆仗”的理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身边小事做起,每天追求更好一点
台州医院是恩泽医疗中心的龙头医院。冬日的暖阳照拂着院区,记者走进急诊病区,看到每位患者的床头都贴着一张小小的二维码。
“你好,我是管床护士。经过护理评估,你妈妈住院期间有跌倒的风险。你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一段防跌倒的宣教视频。”护士指导家属扫描二维码,家属观看了里面的短视频。视频结束后,护士并未离开,而是现场手把手对家属开展教学:睁眼平躺30秒,坐起30秒,下床站立30秒,不感觉头晕即可行走,避免突然起身……
“通过张贴二维码做宣教,有助于形成防跌倒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医患互动。”恩泽医疗中心质量改进部主任朱玲凤表示,类似以患者为中心的小举措在医院内比比皆是,这些举措“来源于一线医务人员的建议,形成于各部门的协作,转化为患者的健康保障”。
“医院的每一点改变,发挥的是系统的力量。”恩泽医疗中心下属恩泽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王飞举例,不久前有护士反映,一些日间输液的患者在上午输完液后,中午将药带回家,下午回到医院输液时却忘记带药,由此影响医疗安全。
对这样的“小事”,恩泽医疗中心一点不马虎,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并让输液配置中心和信息中心在服务流程上做出改进,增设服务关口,确保药在医院、人更安全。
“将‘小事’做好,已经成为恩泽医疗中心的文化,并固化为制度。”朱玲凤介绍,自2005年开始,该中心全面推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隐藏在医院各处的安全隐患通过职工、患者和家属的“锐眼”,被更快地揪出来。“每年收集的问题有6000个左右,这些问题产生于一年服务450万人次门诊患者、17万人次住院患者的流程中。难能可贵的是,很多问题是由医务人员主动提出的。”
比如,患者在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时,操作失误了怎么办?上午到医院检查后,患者会不会肚子饿?产妇在分娩前,家属为了熬一碗参汤而不得不买一根人参,医院能否通过统一供应既照顾社会民俗,又减少浪费……
“鼓励发现问题,相当于‘让前线呼叫炮火’,持续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提升。”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说,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个团队就是一根链条,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需要让一线员工有更多的发言权、获得更多的管理授权,进而去关注患者体验。
化解不确定感,让患者看病有预期
患者就医有三大成本——金钱、时间、心理,每项成本都可能因为波动而让患者产生就医的不确定感,进而对医疗质量产生个性化的评价。“医院要提升质量,必须化解这些不确定感,让患者看病有预期。”陈海啸说,规范每位医生的诊疗行为,让患者用最少的花费得到最好的治疗,实施临床路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没有临床路径标准化,患者因为同一个病去问不同的医生,最终的医疗结果和医疗花费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异。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恩泽医疗中心就作为原卫生部首批试点单位,力推临床路径管理。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实施临床路径368条,含病种171个,涉及30余个临床科室,治疗人次占出院人次的62.75%。
在台州医院骨科,近期发生了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5位“组团”来做膝关节手术的古稀老人,在同一天住院、同一天手术、同一天出院。“这些老人的手术是按照一个临床路径做的,手术以后,有专门的康复医生按照路径来进行康复治疗。”该院骨科医生说,患者从入院第一天起,就会接到临床路径知情告知书,告知书详细介绍住院的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可能需要接受的治疗、大概的费用。“和患者在临床路径上达成共识,不仅能让患者参与到医疗中来、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也能更好地规范医生开展工作。”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等改革,恩泽医疗中心在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相关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考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浙江省,该中心的CMI值(病例组合指数)居全省前列,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低于省内平均水平。
目前,一些医院在满足医保控费要求,推进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为代表的支付方式改革时,单纯采用“降费用、减成本、限范围、硬推行、停权限”等行政手段,虽然达到了效果,但医务人员压力陡增。对此,陈海啸认为,成绩的取得不能通过向医务人员施压得来,鼓励做“好人”比惩罚“坏人”更容易促成改革的成功。“恩泽医疗中心一直倡导多听取一线职工和患者对改进质量的意见,通过正向激励来调动医患双方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质量改进工作从以往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真正成为医院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面对机遇和挑战,做好自己的事
新一轮医改启动前后,有的医院追求“短平快”,想着“速战速决”尽快出成绩;有的医院在“高大上”的领域盲目追随标杆医院。业界专家观察认为,恩泽医疗中心实施精益医疗、临床路径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等做法,结出了改革的果实,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原因在于起步较早、长期坚持。
2005年,恩泽医疗中心就以门诊注射室设“学生专区”、放射科让患者穿上“防护衣”、心内科人人都会做心肺复苏等“新鲜事”,而受到外界关注。
2006年,陈海啸在多种场合态度坚定地说:“只知道药物的商品名,不知通用名的医生,建议他到商店去,而不是在医院。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不是买卖商品的地方。”由此,药品通用名走上该中心处方单,为合理用药铺垫了道路。
2010年,恩泽医疗中心的剖宫产率为38.56%,虽然这个数据比全国当时的平均水平低得多,但陈海啸还是持续向产科提出“不向正常人开刀”的要求。
2012年,恩泽医疗中心通过设立“专科经营助理”解决临床科室的“小事”,仅扫帚就从原来的年使用2万把减少到1万把,把“小事”做成了精细化管理的“大事”。
2021年,恩泽医疗中心推出“今天挂的号明天还能用”服务,对因普通化验、彩超、CT、X线检查报告未及时出具而需要再次就诊的患者,直接给予3日内同院区同专科的“免费号”,免除患者重复挂号的麻烦。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摒弃浮躁风气,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陈海啸表示,进入“十四五”,面对各项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公立医院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结硬寨”;同时甘于“打呆仗”,在发展道路上以适合的节奏做稳做实各项工作。
- 来介绍一下 怡开胰激肽原酶的用法用量
- 2亿女性被更年期综合征困扰,中医帮你调
- 老年痴呆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 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期 老人该吃什么好
- 老人牙齿不好怎么吃才能不缺营养
- 老人手抖预示身体不健康信号
- 老年人午睡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 老人保健养生 讲究正确方式方法
- 老人多吃草莓和菠菜 抗氧化提高20%
- 老人睡午觉 衣服不宜穿太厚
-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
- 老人冬季抗寒喝汤最好
-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
- 老人晨练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 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吃元宵的禁忌有
- 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 有关小年的传说是什么 小年有哪些传统
- 冬至的饮食习俗 一起看看吧
- 用微波炉加热或烹饪 会影响营养吗?
- 火气大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日常吃什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