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大代表李峰:“智慧蓉城”核心在应用场景,建议重视智慧社区建设
2022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智慧蓉城”建设有了“路线图”:除了建立完善市、区(市)县、镇(街道)三级协同联动的智慧治理架构和专业化指挥中心,还将强化智慧治理场景建设。
落地到基层,“智慧蓉城”还有哪些建议?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峰从基层代表的工作实际出发,在此次市“两会”上带来了有关“智慧蓉城”建设的建议。他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蓉城”建设的核心在于应用场景,未来,在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办好大运会等方面均存在很多可探索、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李峰
“归根到底,‘智慧蓉城’建设的前提是大量的多维度的数字技术支撑,在此条件下才能实现若干场景应用。”李峰认为,“智慧蓉城”建设的核心在于应用场景,场景丰富的前提是感知能力的有效构建,建议构建全市视频感知能力平台、构建全市物联感知能力平台、构建全市基层人员调度平台,通过视频、物联、人员这三个关键感知能力一体化构建,为场景应用筑牢基础。
“三个能力平台”具体怎么建?李峰举例,比如构建全市视频感知能力平台,应该开放兼容各类厂商设备,支持多方式灵活部署,既要具备基础的AI识别能力,也要灵活对接各厂商的视频AI能力。“兼容属性很重要,否则会造成很多‘技术冲撞’,不利于项目的高效实施。”
视频之外,还可以嫁接物联网技术。“在构建视频和物联平台的同时,要加快构建基层人员调度平台,毕竟,整个系统最终就是要提供各种信息调度服务,满足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多渠道传播沟通,推动实现精准决策。”李峰建议,成都的“智慧蓉城”建设可学习上海的经验,比如“数据交易经验做法”,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共赢,以“智慧蓉城”撬动“产业蓉城”发展。
平台搭建之外,应用场景有哪些?在李峰看来,未来可围绕“智慧蓉城”建设,持续打造以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智慧大运等为代表的丰富应用场景。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 来介绍一下 怡开胰激肽原酶的用法用量
- 2亿女性被更年期综合征困扰,中医帮你调
- 老年痴呆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 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期 老人该吃什么好
- 老人牙齿不好怎么吃才能不缺营养
- 老人手抖预示身体不健康信号
- 老年人午睡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 老人保健养生 讲究正确方式方法
- 老人多吃草莓和菠菜 抗氧化提高20%
- 老人睡午觉 衣服不宜穿太厚
-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
- 老人冬季抗寒喝汤最好
-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
- 老人晨练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 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吃元宵的禁忌有
- 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 有关小年的传说是什么 小年有哪些传统
- 冬至的饮食习俗 一起看看吧
- 用微波炉加热或烹饪 会影响营养吗?
- 火气大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日常吃什么降